曾几何时,轮胎经销商可是站在行业食物链的“上流”,靠着信息差这门“绝世武功”,在轮胎生意的江湖里闪转腾挪,赚得那叫一个盆满钵满,简直就是现实版的“财神爷”附体。
可如今,时代变了,信息时代这个“大魔术师”轻轻一挥魔杖,商业模式就来了个大变样。以前那套传统的渠道体系,就像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管你曾经是多牛气哄哄、实力雄厚的轮胎经销商,都有可能在这新潮流的“阴沟”里翻船,而且是那种防不胜防的“侧翻”。
),于去年10月申请破产。上个月,ATD取消了预定的法院命令的拍卖,并选择继续与一组名为特设小组的人安排的stalking horse资产购买。
stalking horse出价为ATD的资产设定了最低价格。根据ATD的法庭文件,在拍卖之前,ATD联系了数十名潜在的竞标者,并提供了获取其财务信息的途径,但stalking horse的出价是“最高和最好的,也是唯一合格的出价”。
这家从 1935 年就开始闯荡江湖的老牌公司,在北美那可是有一大票人马和众多分销据点,手里还握着五花八门的产品,简直就是轮胎界的“航空母舰”。但就是这么个庞然大物,在时代的狂风巨浪面前,也只能无奈地申请破产保护。
轮胎经销商本来在行业里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就像轮胎行业的“蓄水池”和“大坝”,可现在呢?轮胎厂和轮胎店都想着绕过他们,自己“暗度陈仓”。厂家直供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电商这股风一吹,生意不再受地域限制,轮胎经销商就像是上一个时代的“老古董”,感觉马上要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了。
以前轮胎行业的“黄金年代”,经销商手里有货就不愁卖,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可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得像战场,国内外品牌多如牛毛,大家为了抢市场份额,又是打价格战,又是想办法清库存,忙得焦头烂额。而且厂家的态度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觉得经销商没那么重要了,甚至有点碍事。
像米其林在 2019 年就和国内伙伴搞了 RTM 计划,直接绕过经销商,自己掌控分销渠道。固特异和普利司通也没闲着,合力打造了 TireHub,把原来属于经销商的蛋糕切走了一大块。
电商领域更是让经销商头疼,轮胎企业在线上直接面对消费者,价格能降,促销能搞,利润还不少,这可把经销商依赖的线下渠道打得够呛。在品牌、利润、服务这些方面,轮胎企业和电商平台联手,对经销商形成了“包围之势”,再加上订货压力这个“紧箍咒”时不时紧一紧,做轮胎经销商,线%经销商都在破产的路上“裸奔”。
在咱们国内的轮胎行业,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轮胎厂一路高歌猛进,轮胎店稳稳当当旱涝保收,就只有轮胎经销商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现在这轮胎是越卖越多,可价格也越来越“卷”,利润就像头发丝一样,越来越细。好多经销商忙忙碌碌一整年,回头一看,账上数字没咋变,简直就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零杠五”,白忙活一场。
无锡丰华智慧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财报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丰华轮胎营业收入5395.49万,较上年同期的6194.45万减少了12.9%;营业收入不少,但是这家轮胎经销商依然没摆脱赔钱的命运,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为-142.11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11.66万多赔了30多万。
以前,轮胎经销商那可是手握品牌“生杀大权”,被轮胎厂当大爷一样捧着,靠着政策返利就能过上好日子。现在呢?轮胎厂翅膀硬了,能给经销商一口吃的就不错了。有些轮胎厂还想着收编经销商,让他们变成单纯的仓库和配送员,这哪是做生意,简直就是打工,而且还是没什么话语权的打工仔。
要是经销商不乐意,轮胎厂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换人,连个商量的余地都没有,这就叫“过河拆桥”啊!还有那“排他协议”,就像是给经销商头上套的紧箍咒,头部轮胎厂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逼着经销商只能卖自家产品,不能和对手“眉来眼去”。
与此同时,最近接连不断的涨价潮却又实实在在将压力传递给了经销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经销商往往需要通过价格战来争夺市场份额。但显然,在轮胎价格N连涨的今天,企业已经堵死了这条路。因此很多轮胎经销商生存艰难,已经处于破产边缘。
随着轮胎市场的进一步恶化,经销商的压力正在越来越大,这些压力来自销量、资金、仓储、人员、终端、渠道费用甚至互联网和自己服务的轮胎厂,很多经销商已经感觉喘不过气来,而且随着这些问题越来越严峻,市场存活下来的经销商也都在担心自己到底还能扛多久?说白了倒闭的轮胎经销商是解脱了,但是活着的轮胎经销商还在泥潭中苦苦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