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山之巅,须不懈攀登;处中流击水,须勇立潮头。一个企业的金字招牌,必定是长坡厚雪的积淀。中国外运从创立伊始,坚守初心,向新而行,成为深受客户信赖的“专业品牌”,引领行业变革发展的“创新品牌”,积极贡献社会价值的“责任品牌”,与祖国共命运、同时代共发展的“红色品牌”。在第8个中国品牌日,让我们一起通过“代表作”全方位感受中国外运的品牌力量!
中国外运从诞生之初就坚持“贸易做到那里,运输就跟到那里”的方针,形成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外贸运输体系,开创了一系列行业先河。
1962年,中国外运作为全国货运总代理承担起751、753、755“三趟快车”供应港澳物资的运输任务,为香港澳门繁荣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1973到1980年间,中国外运先后开辟了我国首条集装箱运输航线,开展了我国最早的西伯利亚桥运输业务,进行了我国首次挂式集装箱的试运,承办了我国最早的国际多式联运业务,填补了中国物流行业多个领域的空白。
1980年,中国外运与日本海外新闻普及株式会社(OCS)合作,后又与多家国际快递巨头达成伙伴关系,形成了历史上的中国国际快递行业格局。1986年,中国外运与DHL合资成立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航空快件公司——中外运-敦豪,目前一直保持稳健经营,国际快递业务市场占有率居全国首位。
1992年,中国外运与原铁道部合作从连云港发出新亚欧桥的第一列国际集装箱运输专列,开辟了又一条中国至欧洲的新通道。
2019年,中国外运以近30亿元人民币收购荷兰KLG物流集团,进一步完善了欧洲网络布局,延伸了公司在欧盟地区的落地操作能力,这也是中国外运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收购。
2021年,中国外运首开“湾区号”中老国际班列,成为全国首批开往老挝的国际班列之一,助力西南边疆构筑开放发展新高地。
2023年,中国外运运营的中韩多式联运(威海-仁川)整车运输项目的创新实践,实现了全程不换装、滚装上下船,提速近5小时、降低物流成本约30%的效果。
1990年,中国外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首次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第11届亚运会提供全部国际物流运输服务。
2002年,中国外运成功发运多个当时世界最大巨型水轮机单体转轮,单体转轮重量高达469吨,持续助力三峡工程顺利实施。
2020年,中国外运承运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运输项目,经过大凉山区12个桥涵、213处弯道、19处U型回头弯,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最高行至海拔3188m,运输难度达世界级。
中国外运先后为2008北京奥运会、2022北京冬奥会提供物流服务,以“零失误”完成运输保障任务。
2016至2023年,中国外运参与修订国家标准《危险化学品仓库储存通则》(GB15603-2022)。
2023年以来,中国外运全程助力一汽进出口两个海外KD工厂生产组装项目快速落地,提前实现量产,为“红旗2025海外跃迁计划”奠定坚实基础。
2004年至今,中国外运成功完成多个高铁、地铁等轨道车辆运输项目,助力“中国速度”出口世界各地,推动中国轨道车辆品牌开拓国际市场。
2012年,中国外运打通船代业务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环节,成为船舶代理行业内首家实现电子支付的公司。
2018年,中国外运签发中国第一批国际铁路提单,改变了陆上贸易先款后货的传统交易模式,赋予了铁路单证金融属性和全新意义。
2019年,中国外运打造了面向全球的公共类物流电商平台——运易通,以线上线下一体化为服务模式,提供全程数字化的端到端物流产品。
2020年,中国外运签发全国第一张基于区块链技术的NVOCC(无船承运人)电子提单,推动海运货代行业流通环节体系的变革升级。
2022年,中国外运启动国内高速公路干线运输长距离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验证,截至目前自动驾驶里程已突破144.3万公里。2024年,中国外运携手合作伙伴获准开启京津塘高速智能网联重卡示范应用,提供国内首个自动驾驶跨省高速货运服务。
2022年,中国外运推出轮胎行业数智化解决方案,成为当时国内唯一一家应用视觉识别技术为轮胎行业客户提供库内质检等一体化服务的物流公司。
2023年,《中国外运绿色物流》正式发布,为上下游客户及行业伙伴提供绿色物流行业的参考与洞察,为绿色物流发展现状“把脉开方”。
2023年,中国外运打造的粤港澳大湾区第一艘电动集装箱船“粤通珠江001”投入营运,通过“油改电”技术改造,航行全程可实现“近零排放”。
2023年,中国外运携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遵循ISO-14064国际标准的多场景、全链路的“物流行业公共碳计算器”。
自2017年,中国外运持续打造“守护童年伴爱成长”公益项目,通过“梦想合唱团”“书香校园”“运享成长”“护苗行动”等综合性公益活动,为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成长环境。
中国外运在大战大考之时,始终冲在一线,发挥物流力量。中国外运的“灾急送”灾害应急专业物流平台曾获得由中央、国务院、联合授予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荣誉。
2023年,中国外运援港抗疫团队搭建民生物资水路运输快速通道,开行“中央援港同心抗疫”铁路班列,建立深港跨境货物运输集中接驳站,被交通运输部评选为“2022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
中国外运为迪拜世博城中国馆建设提供全程物流运输服务,并负责中国馆(现为中阿经贸交流中心)的后续运营工作,为国际友谊、文化交流提供平台。
中国外运持续以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通过云南武定县的特色彝绣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升乡村生活水平。
这些沉甸甸的“代表作”,既是中国外运向新而行的品牌积淀,也是与客户共同成长的时代硕果。在新征程上,中国外运将携手更多合作伙伴,为中国品牌通达世界贡献物流力量。(李思瑶 张诗奇)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科普团队成立于2000年,旨在面向公众传播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在当前的极寒天气下,机器狗更灵活、可携带更多仪器,巡检质效显著提高,让赛事电力保供更安心。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现行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达26293亿元,助力我国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独脚金是寄生在高粱上的一种植物,能导致高粱减产甚至死亡。近日,我国科学家首次从高粱中发现两个关键基因,敲除后,高粱对独脚金的抗性显著提高。
基于AI大模型及领域数据资源,构建基于PC端和手机端应用的科特派数字人“小科”,为用户提供随时在线小时全天候资源对接,全方位服务于北京城市科技创新与管理。
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力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新年伊始,DeepSeek成为“热词”,其在各领域的应用也引发思考和讨论。在科研领域,人工智能驱动科学研究的新科研范式随之到来,对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提出了更急迫的要求。
从个性化的珠宝饰品到复杂的航空零部件,3D打印展现出了巨大的创造力和应用潜力。然而,科技的探索永无止境,一种比3D打印更具突破性的技术——4D打印,正悄然兴起。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经济财富、社会财富。
2025年,空天院合成孔径雷达科研团队将继续研制8颗“女娲星座”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届时“女娲星座”20颗在轨雷达卫星将实现全球组网运行,对地观测能力将大幅提升。
这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复古电车,而是一部使用了16K全息数字技术、AI技术与四轴动感震动系统的数字电车。
通过打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经济圈,让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得以兼顾,天目山保护区的实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春节期间,全国科技馆以“科技温暖中国年”为主题,为公众献上一系列融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科普惠民活动。
2月6日晚,“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
气动外形优化是航空设计中的核心技术,可以提升燃油效率、降低阻力,提高飞行器性能。该几何引擎无需庞大的数据集或繁琐的超参数调整,大幅降低了开展气动优化的复杂度和成本。
最近,原子能院自主研发的两步法650毫米直径冷坩埚玻璃固化工程样机,完成90天连续运行试验,收获约52吨玻璃固化体,高放射性废物(以下简称“高放废物”)可被“封印”其中。